服務熱線
021-56633982
021-66287771
021-56908228
作為在中國電力領域整合潮中誕生的首個能源巨無霸,“中國神電”的落地,在一定程度上終結了煤電博弈,并由此拉開煤電一體化的整合大幕。8月28日,國務院國資委官網發布公告,宣布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神華集團”)與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國電集團”)兩家央企集團實施合并重組。作為重組后的母公司,神華集團吸收合并國電集團,并更名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家能源投資集團”)。
同時,兩個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層面,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01088.SH/1088.HK,中國神華)和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600795.SH,國電電力)把各自旗下的火電資產用作出資,共同組建新的合資公司,并由國電電力控股。其中,國電電力擬用于出資的是22個火電公司的股權及資產,中國神華則是18個火電公司股權及資產。
新成立的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位列國資委直屬央企的第22名。它將以超1.8萬億元的資產和2.2萬億的發電裝機規模,躍升成為全世界裝機容量最大的電力公司,以及全世界煤炭產銷量最高的上市公司。
經歷此次重組,國資委直屬央企數量從此前的超過150戶下降到98戶。據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局長白英姿介紹,央企強強聯合,減少無序競爭和同質化經營,更好發揮協同效應,與此同時,重組后的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多個領域全球第一,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綜合性能源集團。
更富戲劇性的是,煤炭和電力,這兩個此前互相博弈,在煤炭價格波動中不斷上下變換位置的行業,此刻卻都面臨產能嚴重過剩,并被列為供給側改革的重點。
“去產能、供給側改革,這是本輪國企改革的最重要主線。”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王小廣教授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作為在中國電力領域整合潮中誕生的首個能源巨無霸,“中國神電”的落地,在一定程度上終結了煤電博弈,并由此拉開煤電一體化的整合大幕。未來,或許將有越來越多的來自這兩個行業的企業融合為一體。
“合并是趨勢,未來可能會有其他的巨頭合并。”東北某地方安監局負責人王明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過山車上的煤炭
進入9月,東北某些地區已經需要穿上長衣長褲,氣溫繼續下降兩個月,就正式進入供暖季節,各種供熱鍋爐旁將堆起煤山。據遼寧省政協委員王慶林透露的數據,遼寧省90%的供暖依賴燃燒煤炭,全省煤炭消耗中,有一半是用在供暖方面。
此外,根據國家的政策,2017年7月1日之后,開始禁止省級政府批準的二類口岸經營煤炭進口業務,實質上限制煤炭進口。
對國內的煤炭行業來說,這些都是好消息。
從全國來看,在10年前,從礦井中挖出的煤炭,運到鋼鐵廠用來冶煉鋼鐵的比例為18%左右,目前依然維持在12%,另外有12%被用到建材行業,最大頭的50%被運到火電廠發電。而全國發出的電力,有60%用到了重工業,因此,伴隨著2000年以來,國內在房地產、基建等領域固定資產投資的突飛猛進,全國煤炭行業總產量從2002年的11億噸迅速增長到2009年的近30億噸。
疊加了2008年的嚴冬南方冰雪災害,國內煤炭價格創出了歷史最高。那時候,秦皇島中轉5500大卡山西優混動力煤,最高平倉價達到每噸1010元,相比2005年400元左右的價格上漲了2倍多。
那個時代被業內稱為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各個證券公司組織的策略會上,煤炭行業分析師往往是最受追捧的明星,煤炭行業專場的會議室每次都會被人群擠滿。“數錢用秤稱,裝錢用麻袋,掃煤灰買悍馬”,媒體不斷挖掘出“山西煤老板”的故事讓人瞠目結舌。
神華集團恰好趕上了煤炭行業黃金十年的起點。
1995年,神華集團經國務院批準成立。2001年,黃驊港建成投產,標志神華集團一期工程完成,涵蓋煤炭生產、鐵路、港口的神華集團終于正式形成。
神華集團是國家為了開采神府煤田而建立。位于陜西省北部靠近內蒙古的這片區域,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儲量235億噸,為全國的15%,相當于50個大同礦區,出產的煤炭熱值可達5500大卡,質量上乘,且都為露天礦,易于開采。神華集團在這里采用了最先進的開采技術和機械化裝備,使神東礦區成為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礦區之一,每噸開采成本僅為100元左右,而國內同行都要達到300元左右。
除此之外,“神華集團煤電路港航的模式,不僅在國內是第一個,全世界也是沒有過的。”原國家煤炭部部長、神華集團董事長肖寒此前在接受《能源》雜志采訪時回憶說。
由于神華集團旗下擁有神朔鐵路、朔黃-黃萬鐵路的全部或部分股權,因此,從神府煤田挖掘出的煤炭,可以立刻裝上專用火車,從陜西穿越山西、河北的800多公里距離,直接抵達河北省黃驊港,裝船下水運輸到需要的地方。
神華集團的煤炭產量,從2001年的4000萬噸,增加到最高峰2013年的3.18億噸,占到全國總產量的6%左右,是中國乃至全球第一大煤炭上市公司。另一方面,由神華集團控股并運營的鐵路里程約為2155公里,除了擁有黃驊、天津、珠海3個煤碼頭,還擁有220萬載重噸的航運船隊。
價格漲跌,生死之別。
國內煤炭價格在2011-2012年前后從高位盤整之后快速下挫,在2015年進一步下挫。從800元跌到500元,再到350元,秦皇島中轉5500大卡山西優混動力煤價格跌回到了十年前的低位。
影響在財報上亦逐漸顯現。中國神華煤炭板塊的毛利率從2009年的37%下降到2015年的16%,煤炭產量從最高峰的3.18億噸下降到2015年的2.8億噸,煤炭板塊的經營收益則從最高的460億元,下降到2015年的49.3億元。
當時,整個行業都沉浸在壓抑的氣氛中。
據中國煤炭協會統計,在2015年,煤炭行業虧損面已經超過八成,上市的煤炭公司包括國投新集、神火股份、煤氣化和山煤國際等,而連續虧損兩年將面臨被ST的風險;神華集團下屬某公司管理層集體降薪的幅度高達40%,全體員工工資下調幅度為10%。另據央視報道,由于停工停產,煤炭行業失業待業人員超過10萬人。
2016年2月,國務院公布煤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指導意見,指出,要從2016年開始用3-5年時間,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與此同時,要求全國所有煤礦必須按照全年作業時間不超過276個工作日,以控制產能。
同年5月,全國25個產煤省(區市)及新疆建設兵團簽訂目標責任書,共去煤炭產能8億噸左右,涉及職工150萬人。
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2017年1月透露的數據,2016年全國煤炭行業實際去產能約為3億噸,2017年去產能將少于2.5億噸。
“市場自然的力量淘汰了很多煤礦,價格下跌得厲害,煤炭賣不出去,很多企業資金鏈斷裂了,早就維持不住了。”王明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終于,煤炭價格在2016年下半年迎來顯著反彈。秦皇島中轉5500大卡山西優混動力煤價格,從400元左右上漲到2016年底的700元左右,之后短暫下滑,繼而又繼續反彈。
不過,按照王明的說法,雖然價格上漲了,但關停的煤礦很難復產,“國家政策壓的力度很大,也需要走很多繁瑣的手續,從評估、公告、上報再到審計,幾乎是不可能”。
根據中國神華2016年年報,2016年公司煤炭平均銷售價格,從每噸293元上漲到317元,煤炭產量也終于扭轉了幾年以來的下滑,從2015年的2.8億噸上升到2016年的2.898億噸。
而根據中國神華的2017年半年報,2017年上半年公司煤炭銷售均價進一步上升到每噸425元,公司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100%。
煤電關系反轉
在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里,電力企業似乎總是處于下風。
2004年的全國煤炭訂貨會,由于雙方價格談不攏,談判拖到了2005年都還沒結果,直到發改委發文,強制限定電煤價格漲幅不得超過8%,此后的2008年、2010年、2011年訂貨會談判時,發改委都不得不作出類似的干預措施。
2008年的福州煤炭訂貨會,煤電雙方的買賣報價,差價達到150元,歷經5天的談判,最終五大電力集團沒有簽訂任何合同;2011年昆明煤炭訂貨會同樣焦灼,電力企業簽好合同,還要保證兌現,還要保證熱量值,據媒體報道,實際工作中,有的電力企業只能拿到合同數量的一半,甚至拿到煤炭等質量不行造成停機。
“全國煤炭訂貨會是由國家組織的,把主要的煤炭生產企業,與電力、鋼鐵這些用煤大戶組織起來,針對量、價進行談判撮合。最早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有時國家領導人都會出席,以協調價格矛盾,后來慢慢放開,有了計劃煤、市場煤的區別,再后來就是隨行就市了。”王明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但2012年以來煤炭價格的下跌,讓煤電的關系發生了戲劇性的逆轉。
在煤炭行業被壓抑氣氛籠罩的2015年,我國電力行業利潤卻創下了2002年電改以來的13年的最高值。其中,大唐集團全年實現利潤171億元,是組建以來最高的;而國電集團利潤則達到227億元,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
燃煤發電廠的建設開始大躍進。
2014年,環保部將火電站、熱電站、國家高速公路等項目環評審批權下放到省級,不出3個月,山西省環保廳批準的燃煤發電新建項目數量就達到21個,相比起來,環保部2013年審批的火電項目數量僅為41個。
2015年上半年,我國火電項目投產2343萬千瓦,同比增長55%,到了2016年初,已發路條就達到2億千瓦,核準在建的火電項目規模達到1.9億千瓦。
從全國來看,火電裝機已經嚴重過剩。截至2016年底,我國總裝機容量達到15.67億千瓦,其中火電裝機10.4億千瓦,同比增速依然高達7.1%。相比起來,同期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為53847億千瓦時,同比增速僅為4.96%。
本文由上海宏東泵業制造有限公司轉載發布;上海宏東泵業專業生產耐干磨管道離心泵,不銹鋼磁力泵,氣動隔膜泵,氟塑料泵,G型螺桿泵等;歡迎訪問官網查詢具體產品信息。
拉長時間來看,情況更不容樂觀。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在2013年下半年短暫達到8%的增速之后便一路下滑,在2015年下半年降至最低的1%左右,2016年才緩慢爬升回到5%左右。而2013年以來,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同比增速卻始終維持在8%-10%。
恰好在這個階段,電力市場改革如約而至。2015年初,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9號文),此后,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推進改革的實施。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巡視員張滿英表示,2016年電力市場化交易比例已經達到22.25%,預計2017年底,電網銷售電量的35%都將變為市場化的交易模式,根據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20年將全面啟動現貨交易市場。
電力市場供大于求背景下的市場化改革,帶來最直接的沖擊就是電價下降。據統計,2016年各大電力企業上網電價的下降幅度分別為:華能國際11.69%,華電國際11.22%,國電電力7.97%,大唐發電7.56%。
于是,在煤炭價格觸底反彈的2016年,煤電的關系再一次戲劇性逆轉。
2016年,大唐發電(601991)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為虧損26億元,前一年為盈利28億元,大唐發電在火電廠擴建浪潮中表現積極;華電國際(600027)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則從2015年的77億元下降到2016年的33億元,到了2017年半年報進一步變為虧損2億元。據統計,2016年前三季度,山西全省火電企業利潤同比減少37.87億元。
煤電一體化破冰
“煤電聯營并不是新概念,神華集團在行業最慘的時候還能盈利,就是靠的這個,電力企業為了不受制于煤炭,也在布局煤炭礦區。”王明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2015年,神華集團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7861萬千瓦,僅次于中國五大發電集團,2016年,華能集團、華電集團、國電集團、大唐集團、國家電投的裝機容量分別為:1.66億、1.43億、1.42億、1.3億、1.17億千瓦。
但不同的是,神華集團燃煤機組的煤炭自給率達到80%左右。
“旗下煤礦賣給關聯電廠的煤炭價格或許低,煤礦分公司利潤少一些,但電廠分公司的利潤就多了,匯總到母公司合并報表,內部核銷之后,利潤還能留在自己體內。”王明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恰是憑借這樣的組合,在全行業大面積虧損的2015年,中國神華歸屬母公司凈利潤依然能維持在161億元的規模,體現了較強的抗周期能力。
相比起來,電力集團在煤炭行業的布局略顯遜色。2016年,華能、華電、國電集團的煤炭產量分別為:6214萬噸、4593萬噸、5872萬噸。
根據公告,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合并之后,新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的總裝機容量可達到2.2億千瓦時,躍升為全國最大的電力集團,也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力集團。相比起來,世界巨頭法國電力公司2016年裝機容量為1.37億千瓦,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總裝機容量為0.83億千瓦。
但不同的是,法國電力公司的火電發電量占比僅為3.5%,更多是依賴核電,占比達到84%,此外水電占比12.5%。
神華集團的電力資產中,95%以上是火電。但顯然,新能源才是未來時代的主角。多年以來,我國火電裝機容量占比,已經從80%下降到64%,煤炭目前在我國能源消費中占比高達66%。根據“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要把這個數字下降到60%之下,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到15%之上。
而國電集團恰好是全國乃至全世界風電投產最多的企業。2016年,國電集團的風電裝機容量上升到2583萬千瓦。根據“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要從目前的1.5億千瓦增加到2.2億千瓦。
2017年3月,神華集團原董事長離任后,此職位一直空缺;6月,神華國電重組籌備組成立,由國電集團董事長喬保平任組長。
據預測,神華集團合并前煤炭內部銷售比例為30%,合并之后這個比例將提高到50%-60%。
“神華集團以后肯定優先供應國電的冬季用煤,這或許會導致第三方買不到煤了,現在市場比較緊俏。”王明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窮則變,變則通。聯合重組變大變強,也可以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盤古智庫學術委員萬喆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中國神華在2017年半年報中指出,集團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印尼的煤電項目實現穩定運營,另一個在印尼爪哇的煤電項目正式開工建設,2017年上半年,中國神華來自境外市場的交易收入同比增長75%,達到17億元。
喬保平此前在講話中也提出,國電集團要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繼續推進加拿大和巴基斯坦風電建設。
除了煤炭行業的去產能,根據電力發展的“十三五”規劃,在2020年之前,要取消和推遲煤電建設項目1.5億千瓦之上。
例如煤炭、電力,“完全競爭性的行業,需要國有資本結構調整,比如,只控制最關鍵的環節,放開發電售電等環節,讓民營資本參與市場化競爭性。”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王小廣教授對時代周報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