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車間內,運用了工業云技術的拓斯達六軸工業機器人“長袖善舞”,高速高精度穩定靈活的機械臂不斷揮舞,堅定地描繪出這座“世界制造之都”升級“智造”的決心。
本文由上海宏東泵業制造有限公司轉載發布;上海宏東泵業專業生產耐干磨管道離心泵,不銹鋼磁力泵,氣動隔膜泵,氟塑料泵,G型螺桿泵等;歡迎訪問官網查詢具體產品信息。
初夏6月,廣東東莞最高溫度達35攝氏度,午間一陣驟雨并沒有澆滅“粵造粵強”全媒體采訪團參觀東莞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的熱情。
智能車間內,運用了工業云技術的拓斯達六軸工業機器人“長袖善舞”,高速高精度穩定靈活的機械臂不斷揮舞,堅定地描繪出這座“世界制造之都”升級“智造”的決心。
創新驅動發展,“智造”引領升級。近期,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了珠三角三座城市的7項工作,東莞“推動實施中國制造2025、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等3項工作位列其中。
“這是國家對東莞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的肯定,它給莞企轉型打了一劑強心針。”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梁維東對采訪團說。
據東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葉葆華介紹,近三年來東莞大刀闊斧的“機器換人”行動正讓這座城市煥發新活力,它進一步夯實了東莞制造業企業從自動化向智能化升級發展的共識和基礎。
據東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數據顯示,2014年9月至今,東莞新增設備儀器76315臺(套),其中莞產設備占17.5%。
然而,莞產設備邁向高端化智能化依然任重道遠,東莞也清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梁維東說,東莞制造業存在產品銷售依賴國際市場,生產設備關鍵零部件依然靠進口,缺乏本土優秀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和軟件信息服務商等短板。
“三來一補”發家的東莞,在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猶存、國外需求不足的困境下,受到國際高端制造業回流、中低端分流的“雙重”擠壓。顯然,東莞當下的“智造”轉型的難題需要通過全球層面優化創新資源配置來破題。
記者發現,東莞從2014年提出“機器換人”到2015年實施“東莞制造2025”再到2016年“大力發展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和2017年明確“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條”,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的東莞不斷出臺“智造”轉型升級版政策,其視野也趨于多元化和國際化。
“我們原來只是側重某一個方面,現在是做創新驅動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系統工程。”梁維東說。
2017年2月,東莞提出了《強化新要素配置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工作方案》,希望對標國際配齊要素資源,從設備、產品、銷售等全產業鏈條發力做強本土制造業。
據東莞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東莞先進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78.26億元,高技術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89.64億元,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里高技術制造業的占比已超40%,先進制造業占比已超53%。
“以往市場催生制造業生產需求的模式已被打破,東莞政府正前瞻性地主動引導需求,并考慮當地產業實際來制定政策。”廣東智能制造研究所副所長吳智恒說。
在吳智恒看來,“機器換人”只是東莞邁向“智造”的第一步:“智能制造包含裝備智能化、生產方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產品智能化和服務管理智能化,而應用自動化設備只是第一步。”
他認為,制造業企業技術發展路徑包括機械自動化、電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四個階段。東莞制造業升級可以“并聯式”地推進:“一個企業有不同車間,一個車間有不同工序,東莞有的車間只需要‘機器換人’,有的工序只需信息化,但這些可以同步進行,并聯驅動。”他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生產設備進行智能改造和組裝智能車間成為東莞謀求“智造”升級的一大發力點。在東莞的支柱產業——3C產業智能終端產品制造行業,智能化的產品生產催生了本土智能化裝備生產的需求。
采訪團8日走訪了廣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該企業是東莞智能手機產業的代表企業,從早期靠購買外國設備加工3C智能終端金屬結構件和手機外觀件做起,該企業通過“模仿式創新”,轉型為做手機加工設備的智能裝備生產企業。2016年,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達近40億元,同比增長近91%。隨著東莞勁勝和東莞瑞立達被認定為國家工信部2015年、2016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東莞“智造”聚焦的方向不僅是手機加工,更開始努力為手機生產提供智能制造設備。
下一步,東莞將爭取2-3年內打造100個智能改造重點項目,開展一千家企業智能制造分析診斷,推動10000人次的智能制造技術培訓,引導全球范圍內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設備商、金融、人才等產業鏈關鍵資源要素在東莞集聚,為東莞“智造”升級提供強大支撐。
據悉,此次“粵造粵強——廣東創新驅動、智能制造”主題網絡采訪活動,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主辦,新華網承辦。活動中,由全國40多家媒體組成的全媒體采訪團先后前往廣州、佛山、東莞、深圳等地進行實地采訪。